活在手機發射站下 教我如何自製「金剛保護罩」?

社會

發布時間: 2017/02/27 13:46

最後更新: 2017/02/27 18:03

分享:

分享:

上水太平邨平易樓天台被安裝了21支手機發射站,活在基站下頂層單位一屋3人全部患癌,懷疑與基站輻射有關。通訊辦曾派員到該住戶家中實測,並指輻射水平遠低於標準,但事主和專家都質疑本港現行標準太寬鬆,市民自保可能要靠自製「金剛保護罩」。

對於廖家個案,通訊辦去年6月29日曾上門進行輻射水平測量,該單位的最高輻射水平為0.89V/m,遠低於國際非游離輻射防護委員會(簡稱ICNIRP)41.3V/m的限值,符合輻射安全標準。

通訊局證實,過去3年共收到約300宗有關基站的查詢和投訴,大部分涉及輻射安全。

通訊局稱,過去3年通訊辦共對3,500多個基站進行抽樣輻射水平測量,未發現超出輻射安全標準的情況。另外,因應市民查詢,通訊辦在全港各處家居進行了超過800次電磁輻射水平的測量,亦未有發現超出輻射安全標準的情況。

【延伸閱讀】癌症一家的吶喊:我們不知住在手機發射站下

不過廖先生指,他自行以數千元購入測試儀器,驗到單位內有逾3,000微瓦高頻電磁波。按德國建築生物學院(IBN)2008年最新修訂的指引,睡眠區若驗到每平方公尺逾1,000微瓦高頻電磁波,屬極度關注級別,而平易樓24至27樓都分別驗到2,000至9,000微瓦。 

資料顯示,本港採用的ICNIRP標準在1998年制定,容許限值為900萬微瓦,是內地及俄羅斯標準10萬微瓦高90倍,較德國IBN標準高8,999倍。

但通訊局強調,經諮詢衞生署後,該局採用ICNIRP的建議作為輻射安全標準,有關標準普遍被美加、澳洲和一些人口較稠密的經濟體系如新加坡、日本、韓國等使用。

專家不排除大廈天台上的手機發射站,會出現「滲漏」令頂層附近單位受較高輻射量影響。(陳靜儀攝)

【延伸閱讀】患癌一家頭上的21支手機發射站 6成公屋建站有錢收

城大電子工程學系副教授曾劍峰表示,不時聽聞居於發射站下層的居民感到不適,坊間亦不斷懷疑電磁波對健康的影響,但至今未有確實證據證明。

曾指,電訊商在安裝手機發射站時,需符合通訊局的要求,包括發射站天綫的「主帆」會以120度向下,射到街上,不會以直接以90度射向下層住戶。

不過,他坦言,天綫的「旁帆」有機會「滲漏」電磁波,加上天綫日久失修,有機會「移位」。

他又指,市民接收的輻射量與發射站的距離有絕對關係,例如與發射站相距10米,所接受的輻射量只會為原本的百分之一。因此,頂層住戶所接收的輻射自然較多。

曾劍峰教路,錫紙和金屬等物料都可以反射輻射,市民在家中用金屬物料自製「休息區」,阻擋輻射。

手機輻射自保方法 :

  • 可自製1米乘1米的鐵皮,從不同方位使用鐵皮阻擋,若手機訊號突然變弱,代表該方向接收的輻射較多
  • 利用金屬物料設立1至2平方米的「休息區」,阻擋輻射
  • 使用固網電話代替手機
  • 使用手機通話時,用免提裝置
  • 睡覺時關掉手提電話,遠離睡床

【延伸閱讀】手機發射站的癌症魔咒 點解居民都在10年後發病?

【延伸閱讀】手機發射站下的魔咒 腦癌帶走一家最愛

【其他熱話】輻射無處不在 照一次腦部電腦掃描有幾多輻射?

【延伸閱讀】坐飛機有輻射 點解紐約航線輻射特別高?

【延伸閱讀】大腸癌發病率高過肺癌 邊種癌症是頭號殺手?